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. 据 《龙虎山志》 记载: 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, 曾在此建祠祀祖.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; 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,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奉敕修葺, 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. 明嘉靖三十二年 (1563) , 世宗赐帑重修, 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.
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, 祀奉张道陵, 王长和赵升三人, 俱铜像俗金, 左右两庑各三间, 正门三间, 正殿后玉皇殿五间, 东西建钟鼓楼. 原是龙虎山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.
正一观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征.
汉和帝时, 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后, 溯信江来到这里, 建草堂, 炼 "九天神丹" , 初创道教, 成为中国道教的鼻祖. 第四代天师张盛自蜀回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, 遵父命 "永宣祖教, 以传于世" , 立祠祀祖. 从此, 历代天师在此开坛授彔, 龙虎山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首教传播中心, 各种宫观道院林立, 规模宏大, 龙虎山正一观成了 "昼夜长明羽人国" .
正一观最早的名称为 "祖天师庙" , 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 "永宣祖教" , 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. 同时, 天天师张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, 并在此居住下来, 每年三元节时, 登坛传彔, 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. 从此, 这里宫观林立, 道士云集.
唐天宝年间 (724—755年) , 道士吴筠曾以一首 《龙虎山》 对这里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: "道士身披鱼鬣衣, 向日忽向青天飞. 龙虎山中好明月, 玉殿珠楼空翠微. "
?